长寿剧很多,但并不是每一部长寿剧都能取得《老友记》这样的成绩——
《老友记》就是翻来覆去百看不厌中的一部。它是全球网络点击量最高的美剧之一,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在纽约时代广场播出的现象级剧集(剧终集)。
这部伴随着许多80后、90后长大,连载了十季的“神剧”,一直都没有褪色的痕迹,承载着一代人的芬芳岁月。
这部剧仿佛一颗钻石,在人们记忆回廊里尘封的过去中闪着光,让人一眼就能够捕捉到它。
十年里,住在一座公寓中的邻里六人,一起生活、成长,一起经历悲欢吵闹,从青春走向成熟。伴随着友情、爱情、亲情,我们也随着他们一起走过了一段精彩充实的人生。
很多人心中的“乌托邦”,大概就像《老友记》一样。在这里,生活只有鸡毛蒜皮、波澜不惊,而那些屈指可数的大风大浪,也总能找到身边一起面对的朋友。我们都知道现实中很难存在乌托邦,但还是愿意去相信他们是彼此的光,照耀着生活中每个细小的瞬间。
我们喜爱《老友记》的原因,大概是因为我们其实也向往《老友记》里那样的生活——「最好的朋友在身边,喜欢的人住对面」。
城市现代化的背后,往往听得到老人们的感叹,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漠了,街坊邻居都成了陌生人。但一场疫情却又无意间把人与人的距离重新拉近。
不仅仅是迫切想要出门透气,还想约上广场舞的伙伴和棋友去尽情“舒展”一把;约到小区里晒太阳聊天遛娃也是可以的。哪怕戴着口罩,在阳光下聊聊彼此最近的新鲜事,仿佛就能立刻重新回到往日的那些充满爱与温暖的小幸运中。
每一声问候,每一次交流,每一个请求,都是在汲取能量。像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样,我们其实是通过社交活动在这个社会中持续地生长着。能量的供给者,正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身边的人。
古文有句话:「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」,说的是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,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。同类的事物本就自会相互感应,志趣、意见相同的人也会互相响应,自然地结合在一起。
小到一个小家庭、一个社区、一个组织,大到一个社会、一个民族,乃至一个国家,人和人之间的关联就是这样由点到线,由线及面。
大千世界,每个个体都是独立降落于此。本是殊途,却往往能够同归,是因为不同的个体聚集在了同样的气场中,彼此响应,并影响着对方的生命轨迹,最终成为彼此生活中精彩的交织。同样都是一段人生路,我们都希望与身边的人能够相互陪伴支持着走得更长、更远。
想要身边有那么一些人——买什么总会多买一些留给他们;看到什么新鲜有趣的总想要第一时间分享给他们;总能一个电话或敲敲门就能定下假期出游的约定。
想要身边有那么一群人——我们是好朋友,我们的父母是棋友,我们的孩子是球友。我们共享着同一方幸福的乐土,共呼吸在同一片蓝天绿树下,还能有幸携手同行一段精彩的人生。
好朋友在身边,是人生中极其容易接近的一种幸福。在彼此的陪伴里汲取生活的能量、追梦的勇气、前行的好运,然后看遍关不住春色满园、皓月繁星。
穿过岁月长河,希望某一天能有幸结识近在咫尺的挚友,并对他们说上一句:「幸福如我,有你相伴。」